秋日运动正当时,安全健身动起来→

中央气象日发布预报,接下来几天将有冷空气影响北方,预日西北、华北多地最高气温不℃,“秋凉”即将上线。
暑热逐渐消退,气温适宜,不少运动爱好者跃跃欲试,准备在秋季加强健身锻炼。但随着季节交替、气温变化,运动习惯也应做出相应调整。收下这份秋季运动指南,一起享受运动,安全锻炼!
秋季运动
热身准备不可少
秋季适当运动可以促进身体新陈代谢,保持健康活力。秋季运动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:
选择合适环境
在室内进行锻炼时,应保持空气流通、新鲜。
户外运动应注意选择向阳、避风的地方。如遇到大风或沙尘等恶劣天气,千万不要到室外锻炼。
锻炼最佳时段是上点点、下点点,这两个时段通常空气质量较好,温度适宜。
遵循“三层”穿衣法
秋季昼夜温差较大,户外运动可采取“三层”穿衣法。
内层(排汗层):选择具有良好吸湿排汗功能的衣服作为基础层。
中间层(保暖层):若早晚气温较低,可多穿一件保暖的衣服。
外层(防护层):可选择能防风和防小雨的外套。
秋季锻炼时,不宜一下脱得太多,应等到身体充分发热后,再脱下过多的衣服。同时,注意对手部和膝关节等末梢部位加强保暖。锻炼后切忌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,以免着凉。
做好热身准备
由于秋季气候逐渐变冷,人体肌肉、肌腱和韧带的弹力和伸展性降低,关节活动范围减小,所以在秋季进行健身锻炼前,要充分做好热身活动。
一个完整的热身过程应该包括以下三个阶段:
?第一阶段:全身预热(5—8分钟)
通过慢跑、快走或跳绳等低强度有氧运动,让身体微微出汗,促进血液循环。
?第二阶段:动态拉伸(5—7分钟)
进行动态拉伸练习,如腿部摆动、弓步转体、高抬腿行走等。动作幅度由小到大逐步增加,避免肌肉拉伤。
?第三阶段:专项准备(3—5分钟)
根据即将进行的运动项目进行特定的准备活动。如跑步前可进行小步跑、后踢腿等,球类运动前可进行相关技术动作的慢速练习。
科学补充水分
运动前:运动小时补~600毫升水,运动分钟再补毫升。
运动中:分钟补~200毫升水。若连续运动超小时,需补充含电解质的饮料。
运动后:不要大口喝水,应小口适当补水。
这四种户外运动
最适合秋季
户外慢跑
跑步作为最基础的运动方式之一,是日常有氧运动的首选。
?慢跑优于快跑
相比于快跑,慢跑更能持续燃烧脂肪,拉长运动时间。
?小步幅优于大步幅
小步幅能够减缓冲击,降低膝关节负荷。慢跑适应后可以缓慢增加步幅与公里数。
?晨跑优于夜跑
经过一晚的休息,身体超—10小时没有能量摄入,此时跑步可以快速消耗糖原,达到更好的燃脂效果。
爬山+徒步
爬山和徒步能够锻炼全身肌肉和心肺功能,增强身体平衡和协调性。但需注意以下几点:
?不要盲目挑战
没有野外基础的人群可选择公园、景区等地徒步,不要盲目挑战高难度的地形,避免遇到危险。
?时刻关注天气变化
山林以及高海拔地区天气变化快,要时刻留意天气变化。若遇到大雨,及时寻找庇护所,避免出现失温等危急状况。
户外骑行
户外骑行有利于减肥塑形,强化核心力量,改善心肺功能,综合提升机体耐力。在出发前,做好这三项准备:
1.对自行车各部件进行全面彻底检查。自行车必须安装前灯和尾灯,增强车辆辨识度。
2.出发时,建议携带常用的修理工具,如扳手、钳子和各种易损坏的备用零件。
3.佩戴安全头盔。当事故发生时,头盔可吸收大部分撞击力,起到缓冲、减震的保护作用。若夜间骑行,还应穿着反光装备。
4.选择适合自己的骑行路线。新手不要盲目选择高难度地形,应遵守交通规则,量力而行。
羽毛球
羽毛球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,可以锻炼身体协调性,提升身体爆发力。由于羽毛球动作幅度较大,建议穿着舒适专业的装备,避免发生崴脚、滑倒等情况。
秋天是锻炼的好季节,但也需注意运动量不宜过大,尤其是中老年人,可选择太极拳、八段锦、健步走等低强度运动。心血管疾病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,注意监测心率。
国家应急广播提醒
秋季锻炼正当时
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
循序渐进、量力而行
有基础疾病的人群
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
安全健身、健康度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