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文/羽扇观金工作室】
1792年,在曼哈顿下城的梧桐树下,二十四位经纪人签署了一份改变金融历史的协议。这份被称为《梧桐树协议》的简短文件,不仅奠定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基石,更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启——从路边交易的混沌岁月到全球金融中枢的崛起。两百余年来,它见证了投机狂潮与市场崩盘,经历了战争冲击与技术革命,却始终展现出惊人的韧性。
无论世纪古尔德的市场操纵,还年雷曼兄弟的轰然倒塌,每一次危机都成为制度革新与技术迭代的催化剂。
从手工报价到电子交易,从封闭俱乐部到跨国集团,这座金融圣殿的演变史,正是一部不断自我颠覆又重获新生的传奇。当交易大厅的喧嚣逐渐被服务器蜂鸣取代,唯一不变的是资本市场追逐效率与信心的永恒命题。
起源:从无序到有序的初步尝试
十八世纪末的华尔街,还只是一条宛如偏远村庄道路的街道。没有正式的证券交易所,交易偶尔发生在路边或咖啡店里。最初的证券交易商是拍卖师,他们主要交易投机性金融工具,如彩票、州政府发行的独立战争债券以及公司已记账但尚未收到的收入权。
最早的华尔街照片
1792年春天,华尔街经历了一场 formative 的危机。罪魁祸首是美国财政部前助理部长威廉·杜尔(William Duer)。他大举借债试图垄断两家银行股票,但计划失败,最终身陷债务人监狱。许多受狂热情绪影响、推高银行股价的投资者在股票崩盘时破产。
这一混乱景象促位经纪人在曼哈顿下城的科雷酒店(Corre’s Hotel)集会,旨在创建一个禁止诸如杜尔试图垄断市场这类 destabilizing 计划的交易网络。他们承诺只在可信的网络内以固定佣金率进行交易。1792日,他们在华尔号的一棵梧桐树下签署了这一协议?!?#26791桐树协议》标志着这个市场的诞生,后来发展成为纽约证券交易所(NYSE)。
《梧桐树协议》
这份短短数行的协议,日促成了纽约证券和交易委员会(New York Stock and Exchange Board)的诞生。经过改革与兼并,它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证券交易市场。世纪的纽约,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股票经纪人,没有报价牌,也没有固定交易场所,交易通常在路边完成。无序市场中,杜尔的投机行为引发了连锁破产。据当时的国务卿托马斯·杰斐逊计算,投机者损失总额万美元,相当于当时纽约的房地产总值。
签署协议位经纪人是当时成功富裕的经纪人,他们希望与有经验、有资金的人交易,最初在唐提咖啡屋(Tontine Coffee House)进行内部交易。1812年战争爆发后,联邦证券发行量急剧增加,交易量上升,经纪人们决定成立更正式的组织——纽约证券和交易委员会——以应对新状况。
文森特·马拉格里奥蒂年创作的一幅描绘《梧桐树协议》签署的画作
该组织采取会员制,成立时需缴美元会费,且新会员须由原会员提名,并至少有一年股票买卖经验。委员会根据情况调整入会条件,会员费年美元涨年美元。尽管生活成本年年间下降%,会员数却年人增加年人,原因很简单:这是笔有利可图的生意。
交易在一个大房间进行,委员会主席逐一念出上市证券名字,在场者开始谈判,买卖双方报价、达成交易。有组织、固定场所的交易效率更高,会员可信度更高,更容易招揽客户。此外,委员会最初不向媒体公布成交价格,数年后才改为每周公布一次,这意味着会员比场外交易者拥有更多信息。
成长:规范与发展中的阵痛
1817年《纽约证券和交易委员会宪法》出台,标志着交易所朝着制度化与规范化迈进。这一举措正逢其时。1820年代运河证券泡沫破裂,许多市场参与者破产,而纽约因审查严格、证券质量较高,逐渐取代费城成为美国的金融中心。
1865年,纽交所在华尔号建立了第一个永久交易大厅。这座宏伟的建筑是美国工业资本兴起的象征,但也映照出市场的阴暗面——尽管规则逐渐建立,操纵与欺诈仍屡见不鲜。
1860年代末,金融大鳄杰伊·古尔德与吉姆·菲斯克通过一系列大胆操纵行为并策划了“黄金操纵案”震撼了整个市场。他们不惜印制假股票阻挠竞争对手收购伊利铁路,试图迫使政府停止黄金兑换。1969日,政府抛售黄金储备导致金价崩盘,史称“黑色星期五”,无数投资者破产。尽管舆论痛斥古尔德如同“海盗”,但由于当时法律缺失,他并未受到制裁。
这一事件最终推动美国年通过《铸币法案》确立金本位制,也催生了后续金融立法的迫切意识。
同一时期,交易所继续完善自我监管:1834年建立黑名单制度曝光违约者,1856年引入IPO审核机制。而在交易机制方面,年就开始实施的固定佣金制一直延续近两百年,任何试图改变的行为都会遭到强烈抵制,直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(SEC)强力推行下才被废除。改革后交易成本大降,市场流动性显著提升。
1960年代,另一场危机悄然袭来。随着日均交易量突万股,纸质交割系统彻底崩溃。1968年的“文书危机”中,交易所甚至不得不每周关闭两天来处理积压文件,数百万美元证券遗失或失窃。这场运营灾难促使纽交所大力推行电子化,1976年上线的DOT系统标志着数字化交易时代的开端。
1979 年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天花板景观
现代金融的诞生:从大萧条到全球化时代
1920年代,美国经济空前繁荣,股市进入疯狂牛市。道指在五年间点涨点,投资者普遍使用杠杆,仅%保证金就能全仓买入。但泡沫终于月破裂?!?#40657色星期四”和“黑色星期二”接踵而至,道指单日跌幅超%,无数投资者顷刻破产,股市崩盘最终触发经济大萧条。
危机也催生变革。罗斯福政府主导的金融改革陆续落地:1933年《证券法》建立信息披露制度,1934年《证券交易法》严禁操纵与内幕交易,并设立SEC这一常设监管机构。1940年《投资公司法》进一步将基金纳入联邦监管。这些法律共同为现代金融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1943年的报价室
20世年代年代,常见老式报价机查询价格
二战之后,美国经济快速扩张,华尔街积极为新兴科技(如计算机、核能、航空航天)提供融资,“让华尔街走向主街”的运动也使普通家庭广泛参与股市,共同基金与养老基金迅速崛起。
1970年代石油危机与滞胀困扰市场,直到美联储主席沃尔克强力升息抑制通胀,市场才重回升势。同一时期,纳斯达克年成立,专为科技企业提供上市平台,微软、苹果等日后巨头陆续登场。
1990年代末,互联网热潮推动科技股再现投机狂潮。2000年泡沫破裂,纳指暴%。而市场刚刚恢复,房地产泡沫又起,复杂衍生品泛滥最终导全球金融危机。雷曼兄弟倒闭,多间百年机构须靠政府救济才得以存活。
2000 年 12 月纳斯达克市场现场,当时股市正在下跌
在政府量化宽松与财政刺激之下,市场逐渐恢复稳定。科技股再度领年代牛市。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,股市先是恐慌性暴跌,随后在巨额流动性与数字经济的推动下快速回升。
回顾纽交所超过两百年的历史,正是一部从简陋协议到全球秩序的进化史。它不断经历狂热、恐慌与崩溃,又总能在危机后重塑规则、重建信任。其背后,是制度的力量、技术的革新,更是一代代市场参与者对效率和信心的不懈追求。这座金融圣殿或许不再有梧桐树的绿荫,但它的根脉,早已深植于现代经济的核心。
本文系网独家稿件,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。